![]() |
張奇奇/文、圖
黃喉貂(學名:Martes flavigula):共有10個亞種,體長56-65厘米,尾長38-43厘米,體重約2-3千克。主要棲息于各種類型的林區,巢穴多建筑于樹洞或石洞中。喜晨昏活動,但白天也經常出現。生活在山地森林或丘陵地帶,穴居在樹洞及巖洞中,善于攀緣樹木陡巖,行動敏捷。主要分布于東亞和東南亞及俄羅斯外東北地區?!吨袊鴩抑攸c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近日,在整理西溝峽回收的紅外相機資料時,發現了有趣的一幕,毛色鮮亮的黃喉貂,頻繁出現在多部紅外鏡頭里,他們時而快速的穿過鏡頭,時而駐足四處張望,呆萌可愛的樣子,讓人想起了他的遠親——可愛伶俐的寵物雪貂,但是你不要被它漂亮的外表迷惑了,黃喉貂可是森林里出了名的“冷血殺手”。
黃喉貂是一種十分美麗的食肉動物,毛色比較鮮亮,因前胸部具有明顯的黃橙色喉斑而得名,頭部及頸背部、身體的后部、四肢及尾巴均為暗棕色至黑色,屬于較大的鼬科動物,體形細長,由于它喜歡吃蜂蜜,因而又有蜜狗之稱。
它分布廣泛,適應性非常強,全世界絕大部分貂類都局限在北方嚴寒地區,但黃喉貂卻截然相反, 從中國東北小興安嶺的紅松林,秦嶺山地的針闊葉混交林,到云南西雙版納的季雨林,臺灣、海南的高山森林,都有它們的蹤跡。黃喉貂在樹洞及巖洞中安家,是陸生鼬科中唯一群居的種類,每次出動都是“成雙成對”,有時還會拖家帶口,帶上多只幼崽組成捕獵群體。
黃喉貂有著很強領地意識,會定期巡視自己的領地,并在一些特定的地方進行氣味標記,如樹根、石頭突出的地方,用來宣示自己的主權。
靠著靈活敏捷的身姿、鋒利的爪牙、加上在捕獵過程中會分工協作,圍捕獵物,憑借這種配合,黃喉貂的戰斗力直線飆升,可以捕殺水陸空三棲獵物,從昆蟲到魚類,兩棲類到小型鳥獸,大型的野雞類,如環頸雉、勺雞、紅腹錦雞等,甚至如小麂、斑羚這些體型數倍于自身的大型獸類獵物,他們都有辦法靠自己的技能將獵物吃進嘴里,在獵食成功率方面,比許多大型獵食者的成功率更高。這一點是黃喉貂家族能夠如此繁榮昌盛的主要原因。畢竟在自然界中生存獵食成功率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的國寶大熊貓,外表憨態可掬,但是在它呆萌的外表下,自然界頂級猛獸的身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即使是頂級猛獸、橫行山林的國寶大熊貓,在面對戰斗力強悍的黃喉貂的時候也會吃到苦頭,在2014年11月就發生過野生大熊貓被黃喉貂攻擊導致重傷的例子,當時在四川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熊坪保護站附近,工作人員發現一只受重傷的野生大熊貓,其腹部受傷伴有部分腸管外露,初步分析是遭到多只黃喉貂攻擊所致。
如果說大熊貓是因為動作不夠敏捷而受傷的,那么擅長攀爬,動作敏捷的猴子在遇到了黃喉貂后, 也是落的下風,慘遭毒手,查閱資料時,在一個視頻中看到,一只黃喉貂與恒河猴發生了沖突,看著對方體型比自己大,便喚來了自己的同伴,兩只黃喉貂組團對戰恒河猴,雙拳難敵四手,面對黃喉貂迅猛的攻擊,恒河猴毫無招架之力,被這壓在地上啃咬,毫無反抗之力,最后恒河猴毫無懸念的被KO。
黃喉貂獵捕小麂、毛冠鹿、斑羚,這些大型有蹄類動物的新聞,也在多次被媒體報道,這也證實了黃喉貂“冷血殺手”的稱號可不是浪得虛名。
紅外相機鏡頭里歡躍的黃喉貂,真實的反映了牛背梁保護區完整的生物多樣,表明牛背梁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取得顯著成效,棲息地質量不斷優化,為野生動物創造了良好的棲息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