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9年,陜西林業部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刻認識新林業部門的“三大新變局”,創新生態空間知識體系,提高生態空間治理能力,圍繞生態空間治理六大體系——生態保護、生態修復、生態重建、生態富民、生態服務、生態安全,用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取得了顯著成效,其中尤以下面十項工作最為突出。
1、 陜南陜北國家森林城市全覆蓋
在2019年11月15日全國森林城市座談會上,我省榆林市、漢中市和商洛市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至此,我省寶雞市、西安市、延安市、安康市、榆林市、漢中市和商洛市共7個市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實現國家森林城市陜南陜北全覆蓋。為森林城市創建工作提質增效,陜西省林業局自2017年開始,積極探索省級森林城市創建工作,目前已有33個縣區建成省級森林城市。
2 、“和美”朱鹮走向世界
2019年6月,“友好之輪和美世界——朱鹮文化展”首次在日本舉辦,進一步推動了以朱鹮為友好紐帶的國際人文交流,為探索以朱鹮為載體的國際協作新機制,為世界和平與睦鄰友好作出了新的貢獻。同年7月,第二屆朱鹮國際論壇在韓國舉辦,中日韓三國各界人士圍繞“新旅程,新高度——邁向可持續發展的中日韓朱鹮合作”主題,共同探討三國朱鹮合作的未來前景,為推動三國在更多領域加強合作建言獻策。
3 、國有林場改革任務全面完成
國有林場改革工作開展以來,我省林業部門認真落實中央和省上國有林場改革相關決策部署,夯實保障措施,健全監管制度,強化督導檢查,實現了國有林場性質定位明確、資源持續增長、民生保障充分、體制機制創新的目標,現已全面完成改革任務。2019年4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來到漢中市武鄉林場,考察林業保護和國有林場改革相關情況。這不僅是對我省林場改革工作的肯定,同時也是對我省進一步鞏固林場改革成果的鞭策。
4 、自然教育成為新風尚
陜西林業部門堅持推進基地建設,打造種類豐富、各具特色的森林體驗基地,不斷拓寬視野,有針對性地組織專題活動。截至目前全省共有33處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森林體驗基地、生態探秘線路,接待人數超140萬人次,引導孩子們通過實踐獲取知識,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把生態文明的種子播在孩子心中。
5、 生態脫貧成效顯著
2019年陜西以生態脫貧為統攬,力推生態脫貧“八項措施”,惠及貧困人口52.5萬戶、173.4萬人,較上年增加8.3萬戶、29.5萬人,人均實現增收383元,生態脫貧的實效進一步凸現,其中,新爭取國家生態護林員指標1.47萬名,增聘生態護林員2.04萬名,全省生態護林員已達5萬余名。省林業局生態脫貧辦公室也因此榮獲2019年“全省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
6 、“大美秦嶺·熊貓陜西”系列活動豐富多彩
2019年省林業局舉辦了2019秦嶺大熊貓文化宣傳活動,聘請院士、文化名人擔任秦嶺大熊貓文化推廣大使,共同推動秦嶺大熊貓文化走出陜西,奔向世界;秦嶺大熊貓宣傳片首次進入北京地鐵電視推廣目錄;2019年新生大熊貓征名活動全球矚目。首次實現秦嶺大熊貓上熱搜,單條新聞閱讀量過億。首次在海外掀起大熊貓熱,英國每日郵報單條新聞三日點擊量過百萬。
7 、生態空間法治保障逐步完善
參與起草、修訂《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陜西省封山禁牧條例》《嚴禁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通告》,生態空間法治保障逐步完善;發布《秦嶺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受到全社會關注點贊。
8 、大熊貓國家公園陜西省管理局掛牌
2019年11月11日,大熊貓國家公園陜西省管理局正式掛牌,首任局長黨雙忍向大熊貓國家公園太白山、長青、佛坪、周至、寧太管理分局授牌,標志著我省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進入全新階段。
9 、林業科技工作再出發
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發布《陜西林業70年巡禮》,全面回顧總結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省林業部門在國土綠化、退耕還林還草、防沙治沙、生物多樣性保護、林業科技創新及成果應用、林業產業發展等方面取得的輝煌成果,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點贊。同時,為進一步推進生態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大林業科技創新力度,2019年12月20日,在楊凌召開全省林業科技大會,成立科技創新聯盟,表彰十大林業科技成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確立今后林業科技發展目標。
10、 北京世園會陜西元素大放異彩
2019年10月8日,北京世園會國際競賽頒獎典禮舉行,我省榮獲49個獎項,其中陜西園獲得“中華展園金獎”,陜西館獲得“中國省區市展區銀獎”,陜西省林業局獲得“最佳組織獎”。“陜西活動日”期間,我省通過開展經貿交流、宣傳推介、產品展銷、文藝匯演等,展示了陜西生態建設成效、推介陜西深厚文旅資源,尤其秦嶺大熊貓文化宣傳活動,吸引了大批游客駐足參觀。(來源:陜西日報 記者:師念)